提案
-
研議中2025-05-03建議逐步推動「媒體識讀親子日」,於台中市各國小定期辦理親子共學活動,培養兒童與家長的媒體理解力與健康使用習慣。
-
趙御婷
隨著數位科技快速發展,國小學童接觸社群平台、影音內容與網路遊戲的年齡不斷提前,媒體素養已不僅是青少年教育課題,更成為家庭共學的重要挑戰。許多國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會接觸如YouTube短影音、AI圖片生成、社群訊息等多元媒體內容。
然而,許多家長在陪伴孩子接觸網路、手機與社群平台時,也常對如何判斷資訊真偽、設定使用界線感到困惑。透過舉辦「媒體識讀親子日」活動,將媒體教育從課堂延伸到家庭,讓孩子與父母一同探索媒體世界、建立正確觀念,是當前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
不同於以往以宣導為主的媒體教育,本提案強調互動、實作與溫暖的家庭參與氛圍,期盼透過共學與對話,增進親子之間的理解與信任,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 活動對象與形式:
以國小中高年級學生與家長為主,每校每學期舉辦1場次,形式包含短講、體驗活動、親子對話等。可依區域資源彈性規劃,例如與圖書館、社區大學、社福單位合辦。 - 活動內容建議:
- 真假新聞大考驗:透過圖卡遊戲與討論,教孩子與家長辨識資訊來源。
- 社群平台怎麼用:介紹貼文背後的推薦邏輯、留言影響與同儕壓力。
- 親子媒體對話時間:設計溫和的引導提問,鼓勵孩子與家長談談彼此對網路的想法、困擾與期望。
- 打造我們家的媒體約定:現場親子共同寫下屬於自己家庭的媒體使用守則。
- 師資與資源來源:
- 可邀請具媒體素養、教育、心理背景之講師或組織合作,如大學相關科系、教育基金會、媒體專家等。
- 教材可參考國外成功案例(例如德國 Internet-ABC)並進行在地化簡化設計。
本局與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辦理「中小學媒體素養教育基地學校計畫」,由學校進行教師的備課、觀課及議課,發展媒體素養教育之校訂課程,以及鼓勵成立媒體素養學習社群,以區域推廣模式分享及落實媒體素養教育。本局持續鼓勵學校申請上開計畫,培養基地學校教師具備媒體素養知能,以利教導學生,並與家長一同辨識媒體世界真偽,建立正確觀念。
面對人工智慧(AI)時代來臨,家庭教育中心114年特別以數位素養為主軸,推出一系列劃AI時代親職教養課程,幫助家長陪伴孩子建立正確的網路使用觀念,提升對虛假資訊的辨識能力,強化數位媒體安全意識,確保網路使用及生命財產安全;同時與臺中市立圖書館沙鹿深波分館首創合作「家庭教育圖書角」,以數位素養為主軸,規劃精選相關書籍、結合志工戲劇表演及影片映後座談,讓市民透過多元管道,深入了解數位世界的各種議題,幫助提升數位識讀能力,確保全家大小都能安全運用科技,迎接未來挑戰。
預計於明年度研議將數位素養及媒體識讀等相關核心概念納入委請本市學校推廣家庭教育之主軸議題,以期從學齡期紮根,提升親子有關知能,發揮家庭、學校與社區協同合作概念,與學校、社區成為夥伴關係,增進親子之間的理解與信任,陪伴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