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
-
部分參採
規劃中
辦理中
已完成
2023-11-18建請交通局針對高流量路口改造時,應擴大設置偏心式左轉道。
-
毛柏元
- 隨著交通改革興起,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草案針對交通安全有初步規劃。市政府應針對路口改造提前因應,增設偏心式左轉車道是一大重點。
- 偏心左轉車道的好處是左轉車輛直行時透過槽化線的導引,於接近路口時漸變進入左轉車道,不會產生左轉車擋住後方直行車的狀況,也減少直行車由右側切出變換車道與後方來車追撞事故。然而目前在市區內部分道路仍有許多道路未劃設偏心左轉專用道,對於行車安全和事故降低仍有變數。
- 按照目前的道路狀況來看,許多高交通流量路口是雙向二車道(例如英才路、大墩路、東興路⋯⋯等)。內側車道供左轉與直行使用,外側車道供右轉與直行使用。然而,可以常常發現,由於內側車道有一輛左轉車卡在路口,導致後方的直行車輛必須臨時在路口向右切入,進而使右側車道的直行車輛容易追撞,嚴重者勢必導致整個路口堵塞,待警方前往排除後才可淨空路口。
-
(上圖為東興路與公益路交叉口,路口有空間劃設機車格,卻沒有左轉道。)
-
-
(上圖為向上路和英才路交叉口,路口有空間劃設停車格,卻沒有左轉道。)
- 以高雄市為案例,經驗顯示路口交通事故約占60%,其中側撞比例占37%,111年高雄的完成15個路口偏心左轉車道改善中,根據統計,側撞比例已較往年同期降低15%。
以收購土地擴張車道的方式實務上窒礙難行,對於路口改善本席有兩大方式提供建議,分述如下:
- 於道路接近路口之兩側應考慮塗銷停車格並取消路肩,依據國土管理署(前身營建署)頒訂之「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規範」規定:「小汽車停車格位劃設,單一車位橫向寬2~2.5公尺。機車停車帶得以區塊或格位方式劃設。以區塊方式劃設時,區塊長度依需要劃設,車位縱向長最小2公尺;以格位劃設時,單一車位橫向寬最小0.8公尺;車位縱向長最小2公尺。」塗銷一側之停車格,即有機會空出車道空間,若加上路肩,則可能獲得更大之空間。
- 縮減每個車道寬度。讓車速降低的同時,能夠獲得劃設左轉專用道的空間。高速公路路寬也才3.75公尺,市區路寬卻常常高達4公尺。市區路太寬,除了變相鼓勵駕駛人高速行駛,也無法增加多少道路容量。事實上就算是大型巴士車寬也僅2.5公尺,應考慮以3.5公尺作為市區內道路車寬上限,大型路口處縮減至3.25公尺,多出來的路寬可移做左轉道使用。
- 接近路口處取消機慢車專用道,換取左轉專用道空間。依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規定,慢車通常是指速率在每小時25公里以下之車輛,種類包含:腳踏車、電動輔助自行車、微型電動二輪車等,然而將這些慢車和能夠快速移動的機車放在同一個車道本身就不合理。慢車本身就應該依照慢車靠右的原則行駛,路口畫設機慢車專用道反顯雞肋。
- 以下附上兩個路口的改造案例,確立上方辦法可行性。
- 黎明路和五權西路交叉口:取消機車專用道和停車格方式(上圖為改造前,下圖為改造後)
- 向上路與大墩路交叉口:取消停車格和縮減車道寬度方式(上圖為改造前,下圖為改造後)
(改造前,外側車道寬並且劃設停車格,未設有左轉道易導致車輛回堵。)
(改造後,縮減車道寬度與註銷停車格,明顯能夠增加道路秩序)
本局設置左轉保護時相(紅燈左轉)主要考量路口「左轉車流量」及「車道配置」等交通條件限制,原則考慮雙向左轉轉向量且有足夠空間佈設左轉專用車道之路口優先設置。
倘路口無法前述條件,本局則會依據各路口交通特性,採綠燈早開、綠燈遲閉或輪放時相等號誌管制措施,用以減少直行車與左轉車交織情形,保障路口轉向車流通行安全。
提案中所提之東興公益路口、向上英才路口,因塗銷停車格需有地方共識,且設置左轉車道需考量上列因素,故此案將納入研議,並視地方需求滾動式調整。此外,若需設置左轉車道,本局停車管理處將配合辦理塗銷車格。而近期本局施作偏心左轉道路口清單如下:
路口 |
施作日期 |
梧棲區文化路建國北街口 |
112/01/10 |
梧棲區文化路建國北街319巷9弄口 |
112/01/10 |
梧棲區文化路文昌路口 |
112/01/10 |
梧棲區文化路建國南街口 |
112/01/10 |
梧棲區文化路與1巷口 |
112/01/10 |
西屯區朝富路(台灣大道三段至朝馬路間) |
112/03/01 |
南屯區南屯路二段東興路口 |
112/03/20 |
豐原區豐原大道二段豐原聯絡道 |
112/03/15 |
北區健行路(大義街至崇德路一段、崇德路一段至新明高中前) |
112/07/06 |
梧棲區長春路至民族路口 |
112/08/29 |
太平區中山路四段(往樹孝路方向)環中路口 |
112/09/26 |
照案通過。
(更新至113年1月2日)
為利整體車流通行順暢,本局已持續透過縮減中央分隔島來增加左彎避車道,或調整道路中心線及配合繪設槽化線,讓直行車流仍維持直線方向行駛以平順的動線行駛,並衡量實際道路寬度、路段(口)車流特性及路邊停車需要,規劃快慢車道、機車優先道或轉彎專用車道等相關道路車道配置,以兼顧車流紓解及停車需求。本局將持續觀察該道路交通狀況,適時調整交通管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