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主要內容區
:::
:::

提案

最後修改: 2024-08-14 09:28:32
  • 暫不參採
     
    2024-07-13
    【小組提案送大會(原2024-05-19社福文教組第2次小組會議提案)】建請台中市政府調整學齡前兒童式健康檢查、各級學校之聽力篩檢更改為純音聽力篩檢。
提案委員
  • 陳宜湧
    陳宜湧
屆次
第3屆
提案日期
2024-07-13
案由
【小組提案送大會(原2024-05-19社福文教組第2次小組會議提案)】建請台中市政府調整學齡前兒童式健康檢查、各級學校之聽力篩檢更改為純音聽力篩檢。
提案說明
小組提案案由:

建請市府對聽能保健進行更廣泛及深入的宣導,含:改善中小學的健康中心貼心小叮嚀及健康檢查項目調整、中小學入校宣導、社區推廣、捷運公車等公眾廣告。

小組提案說明:

前言:

"Hearing loss has often been referred to as an “invisible disability”, not just because of the lack of visible symptoms, but because it has long been stigmatized in communities and ignored by policy-makers."

-- 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 WHO Director-Genera

 

"Blindness cuts us off from things; deafness cuts us off from people"--Helen Keller

 

2024年WHO提出的World Hearing Day 2024 Planning Guide中及關鍵訊息中提到:

  1. Globally, over 80% of ear and hearing care needs remain unmet. 
  2. Unaddressed hearing loss poses an annual cost of nearly US$1 trillion globally. 
  3. Deeply ingrained societal misperceptions and stigmatizing mindsets are key factors that limit efforts for preventing and addressing hearing loss. 
  4. Changing mindsets related to ear and hearing care is crucial to improving access and mitigating the cost of unaddressed hearing loss. 

並將宣傳重點定調為:

  1. Counter the common misperceptions related to ear and hearing problems in communities and among health care providers.
  2. Provide accurate and evidence-based information to change public perceptions of ear and hearing problems.
  3. Call on countries and civil society to address misperceptions and stigmatizing mindsets related to hearing loss, as a crucial step towards ensuring equitable access to ear and hearing care.

 

從海倫凱勒到世界衛生組織及總幹事譚德塞,都不斷地向大眾傳達聽覺健康的重要,但在2024年的報告中仍然顯示:在全球範圍內,超過80%的耳和聽力保健需求仍未被滿足,而未解決的聽力損失每年在全球造成近1兆美元的損失。根深蒂固的社會誤解和污名化心態是限制預防和解決聽力損失工作的關鍵因素,因此改變與耳和聽力保健相關的思維模式對於改善獲取途徑和減少未解決聽力損失的代價至關重要。

同時,衛生福利部統計,2009年臺灣聽覺機能障礙者為11萬5,322人,至2019年底增加至12萬4,485人,10年間增長了7.9%。聽力損失未處置將導致溝通障礙、社交孤立、喪失自主能力、有可能伴隨焦慮和抑鬱、認知下降而失智等問題。聽力損失也影響平衡感及步態的平穩,導致跌倒風險提高,也增加了住院及死亡的風險。

另外,年輕成人使用耳機的情況也加速聽力損失發生,根據Byeon (2021)針對南韓12至19歲532位年輕人之調查,發現每天平均在吵雜環境中使用耳機超過80分鐘者,呈現有聽力損失的比例為22.3%,比起每日少於80分鐘者高出4.7倍風險。

正常聽覺能力的人往往不理解顯著的聽力損失衝擊,對於口語文字理解較慢的人視為智能下降,因此導致年長者退縮,以避免被貼上「慢」或「智能不足」的標籤。

正因為聽力損失屬於隱形且微小的障礙,但所造成社會成本卻急遽增加,因此聽力保健及聽覺健康的教育及宣傳工作刻不容緩。

 

資料來源:

https://www.uho.com.tw/article-59079.html

https://www.advisers.com.tw/?p=14100.

 

現況:

一、健康中心貼心小叮嚀及健康檢查項目調整

目前中小學中健康檢查中可能有非常簡易的音叉檢查,但音叉檢查靈敏度低,音叉只有單一音頻,敲音叉的力道又不一,使用音叉檢查檢查聽力就好比非常簡單的期中期末考,鑑別度極低,僅能提供很粗略的測試結果。無法完整顯示學童聽覺狀況。

而目前中小學的健康中心貼心小叮嚀中提供相關工作為孩子的健康把關,包含傷病處理、身高體重、視力保健、口腔保健、傳染病防治宣導、健康檢查、學生平安保險。

應加入聽能保健知識,當家長收到檢查異常時要如何獲得醫療資源,以及平時生活中英要如何確認自身孩童聽力是否正常。

圖一、健康中心貼心小叮嚀

二、中小學入校宣導

目前社區推廣活動可能包含交通宣導、消防宣導及反霸凌等等,聽能保健相對不被重視,孩童於學習時並無法得知聽覺的重要性,而聽覺與視覺皆為最重要的接受感官,上課時除了看黑板,也要聽老師說話;當學童無法聽清楚教師說話時,可能會導致學生學習意願降低、注意力不集中、成績下降、人際關係問題等。

因此聽力保健相當重要,透過學童的衛教,除可增加學習期間聽損的發現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也可將聽能保健觀念持續落實於家庭中,進而提升整體市民對於聽能保健知能。

三、社區推廣

目前社區推廣活動可能包含交通宣導、消防宣導、疾病宣導等等,聽能保健同樣相對不被重視,透過聽能保健宣導配合社區聽篩,建立完整轉介制度,可提升整體的健康維持。

資料來源:https://www.psa.org.tw/20240326/

四、捷運公車等公眾公益廣告

具現代科技趨勢,於公眾交通運輸上佩戴耳機已蔚為風潮,但在噪音環境下佩戴耳機除噪音影響,為將目標音聽清楚會將音量不自覺調高,但此情況也加速聽力損失發生,根據Byeon (2021)針對南韓12至19歲532位年輕人之調查,發現每天平均在吵雜環境中使用耳機超過80分鐘者,呈現有聽力損失的比例為22.3%,比起每日少於80分鐘者高出4.7倍風險。透過捷運公益廣告板位及公車候車亭燈箱投放聽能保健相關知識廣告,或與相關外單位合作投放廣告,皆可為宣導聽能保健相關知識方式。

大會提案說明:

  目前依照台中市政府衛生局之專案報告內容可以得知,目前學齡前兒童健康檢查中的聽力篩檢的方式為由家長填寫之主觀表單,若填寫為異常則轉介醫療院所複查。經瞭解目前使用的表單並沒有信效度來佐證表單是否合適作為篩檢使用,且主觀式表單依照臨床經驗,並無法反應填寫或是被觀察者的真實狀況,尤當對象為家人或是至親朋友更無法完整反映真實情形。

  各級學校之聽力篩檢為音叉篩檢,音叉是普遍使用之篩檢工具,但音叉僅限特定頻率且易受篩檢人員之操作影響,特異性及敏感性低。

  尤近年來持續倡導精準醫療,及近年來聽語觀念的進步及早療的提倡,臨床人員及研究端也發現遲發性感音神經性聽損及暫時性傳導性聽損仍佔一定之比例(如:常見之聽損基因GJB2/SLC26A4/OTOF/粒線體異常、巨細胞病毒感染、外傷、Covid-19等等),這些都可能導致新生兒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檢但是在成長歷程中聽力下降的狀況,且感音神經性聽損程度不一,無法透過構音檢查、耳鏡及觸診確認,因此各個學習階段的篩檢準確性變得更為重要。

辦法建議
小組提案辦法:

因應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之聽力報告內2030年耳科及聽力保健服務要覆蓋90%以上人口之願景,及新任政府「健康台灣」國政願景,建請臺中市政府市聽能保健進行更廣泛及深入的宣導

一、調整健康調整中心貼心小叮嚀及健康檢查項目

應加入聽能保健知識,當家長收到檢查異常時要如何獲得醫療資源,以及平時生活中英要如何確認自身孩童聽力是否正常。

健康檢查項目增加純音聽檢及中耳檢查,以完整顯示學童聽覺狀況。

二、中小學入校宣導

透過外單位合作,邀請專業聽力師,於新生入學時或於每學年初舉辦聽能保健講座,以入班宣導模式,提供學童正確聽能保健知識。

三、社區宣導及篩檢

由社會局輔具中心及衛生所主責,透過社區活動中心及衛生所定期舉辦聽能保健知能講座及聽力篩檢並建立完整篩檢轉介制度。

另可與各大學合作USR計畫進行社區篩查,唯應有系統性橫向統整,施測人數、結果、服務範圍、受眾人數皆應系統性管理。

四、捷運公車等公眾公益廣告

透過捷運公益廣告板位及公車候車亭燈箱投放聽能保健相關知識廣告,或與相關外單位合作投放廣告,皆可為宣導聽能保健相關知識方式。

大會提案辦法:

辦法如案由,依照外縣市之經驗可培訓公衛人員或是護理師進行篩檢。另台中市為全台灣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學生最多的縣市,可與大專院校合作,成立平台上傳篩檢結果,提高篩檢率。

研處意見
小組提案研處意見

教育局

有關中小學健康檢查項目調整乙節,本市各國中小學學生健康檢查項目係依據教育部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健康檢查工作手冊規定辦理,並依據學生健康檢查實施辦法規定,學校對於健康檢查結果發現異常之學生,實施健康指導,輔導學生對異常項目進行轉介複查及適當矯治,並予以追蹤。

查有關國中小學聽力檢查方法,除以音叉進行聽力檢查外,亦安排醫生於現場以視診及觸診檢查耳鼻喉是否有任何畸形、淋巴腺腫大、耳膜破損或積水等徵候,並進行構音檢查,分辨學生發音是否清晰。因學校執行學生健康檢查係初步篩檢,檢查結果倘發現異常者,將通知學生家長並協助轉介至醫療院所進一步檢查及治療。

另有關聽能宣導乙節,本府教育局將研議規劃納入辦理學校護理人員增能研習,以提升學校護理人員專業及正確的醫護知識,亦請學校護理人員於執行學校健康檢查前協助宣導,建立學生正確聽能保健知識。

社會局

針對辦理「3.社區宣導及篩檢」建議「由輔具中心及衛生所主責,透過社區活動中心及衛生所定期舉辦聽能保健知能講座及聽力篩檢並建立完整篩檢轉介制度。」1項,說明如下:

本市3區輔具中心每年皆運用輔具服務專車至社區提供輔具相關服務及宣導,其中每區一年至少4次針對聽覺輔具提供相關服務,民眾可預約聽力評估,並透過諮詢或宣導使民眾了解聽覺損傷者可運用輔具改善生活品質。

惟聽力檢查涉醫療行為,聽力篩檢主要由衛生單位主責,社會局輔具中心係針對輔具需求之民眾提供聽力專業評估。

本局將持續督導本市3區輔具資源中心進行社區服務及宣導,推廣聽覺輔具相關知能並增進輔具服務之近便性。

衛生局

有關委員建請市府對聽能保健進行更廣泛及深入的宣導,本局針對新生兒、幼兒及長者進行之聽力相關篩檢及宣導說明如下:

一、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補助本國籍出生3個月內之新生兒聽力篩檢,本局配合中央政策,結合本市38家合約醫療院所提供新生兒聽力篩檢服務,若篩檢異常者轉介至本市9家確診醫療院所評估,本局持續針對未接受篩檢及篩檢異常未確診個案,以電話或家訪追蹤其篩檢及確診情形,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另,透過活動設攤、衛生所門診、衛教單張、衛生局所網站等多元管道辦理新生兒聽力篩檢宣導,提升家長及社區民眾對新生兒聽力篩檢之認知與重視,並衛教家長可透過兒童健康手冊中「嬰幼兒聽力簡易居家行為量表」自我檢核,觀察兒童各成長階段的聽能及語言發展。

二、為守護幼兒健康,本局於112年推動學齡前整合式兒童健康檢查試辦計畫,113年擴大於本市全區幼兒園推動,提供就讀本市幼兒園中班幼童1次入園健康檢查,由合約醫療院所至幼兒園進行整合式兒童健康檢查,含視力、聽力、一般身體健康檢查,其聽力篩檢工作,由家長填寫「幼兒聽力家長評量表」並搭配健檢醫師耳鏡檢查,篩檢異常個案轉介至醫療院所複檢,並追蹤後續複檢情形,期能及早發現學前兒童經歷了反覆或未經治療的耳朵感染,進而導致之聽力損失。

三、為因應人口高齡化,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推動「預防及延緩失能之長者功能評估」,針對65歲以上長者、原住民提前至55歲,於衛生所、社區據點進行「預防及延緩失能之長者功能評估」以氣音測試長者聽力狀況,經醫事人員評估若有異常則轉介至醫療院所進行聽力篩檢。

四、本局將持續配合中央政策,推動相關保健服務及宣導以提升民眾對於聽覺健康之重視。

大會提案研處意見

衛生局

  有關幼兒及兒童聽力保健業務,經詢國民健康署,該署目前政策為推行全面新生兒聽力篩檢。

  本市於112年試辦學齡前兒童健康檢查計畫,經召開專家會議,鑒於神經性聽力損傷多數於新生兒聽力篩檢即可發現,傳導性聽力損傷多數照顧者可於日常生活中觀察得知,搭配醫師耳鏡檢查即可發現,爰與會專家建議採「幼兒聽力家長評量表」及「耳鏡檢查」進行聽力篩檢工作。爰本市學齡前兒童健康檢查之聽力篩檢工作,係由家長填寫「幼兒聽力家長評量表」,再由健檢醫師進行耳朵、中耳積水、疑似中耳炎或影響聽力之耳垢栓塞進行檢查,初步篩檢異常者,會轉介至耳鼻喉科等醫療院所進行進一步之純音聽力檢測,確認有無聽力問題。

小組決議內容

本案請陳宜湧委員修正文字後,提送大會討論。

辦理機關
衛生局
大會決議內容

請衛生局依委員意見研議並瞭解其他縣市是否有更符合成本效益的作法或值得本府參考的方式。

最新辦理情形

(更新至113年8月9日)

衛生局

一、國民健康署自101年開始施行免費全面性新生兒聽力篩檢後,學齡前兒童聽力篩檢工作由各縣市政府自行規劃辦理。

二、 美國預防醫學服務小組(USPSTF)指出對新生兒進行全面聽力篩檢有中等強度建議,為減輕公共衛生護理人員負擔,本市配合中央政策,採以推行新生兒聽力篩檢為重點工作,停止辦理學齡前聽力篩檢業務。

三、 本市於112年推動學齡前整合式兒童健康檢查,專家建議採【幼兒聽力家長評量表】及【耳鏡檢查】進行聽力篩檢工作。

四、 幼兒遲發性或後天之聽損,將在幼兒發展可覺察;目前本市每學年均於幼兒園進行全面發展篩檢工作,且自今(113)年7月1日起,國民健康署針對學齡前兒童新增6次標準化發展篩檢,均為幼兒聽力問題多了把關。

五、   綜上,本局將配合中央政策,以新生兒聽力篩檢為工作重點,維持現階段學齡前整合式健康檢查之聽力檢查工作內容。並將持續關注醫療實證、中央及其他縣市兒童聽力保健政策及建議,並以本府公共衛生政策及預算考量,作為本市未來政策修正之參考。

:::
地址:407610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三段99號
瀏覽人次 1603470
2020 © 台中市政府 青年事務諮詢委員會 版權所有
  • 通過A檢測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
  • 我的e政府